2013—2015年实验室及设备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4-02-21 00:00   审核人:

实验室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高校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改革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在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也迅速增加,实验室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我校自2010年以来,已投入22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实验环境及硬件资源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根据《应用型本科建设规划》和《校十二五建设规划》,2013—2015年,我校还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了达到实验室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目标,保证质量,优化配置,共享资源,提高利用率,特制定我校2013—2015年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精神,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实验室建设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以科学性、合理性、可扩展性及适度超前性的技术装备工作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科学、有效地仪器设备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投资效益。

二、实验室及设备建设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

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将实验室及设备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结合起来,以办学规模、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科研方向和社会服务需要为依据,根据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经费、队伍建设、实验场地、以及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各个实验室的功能、目标、性质、规模,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仪器设备和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定位,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2、科学合理性、前瞻性

实验室及设备建设规划必须结合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要根据专业当前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合理的进行前瞻性规划,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以三级分层实验教学体系为中心内容,即基础→综合设计→研究创新实验为主,从注重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实验内容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出发,删除一些落后的、重复的、验证性的实验,腾出学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断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购置仪器设备不仅应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还必须考虑科学研究的需要。

3、 教学实验中心地位

在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中,应把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实验室放在首位;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应把学生受益最大的基础课及技术基础实验室放在首位;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中,应把满足基本实验要求的达标仪器设备放在首位,达标以后,再进一步提高档次。把教育技术资源配置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上来。

4、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体现特色

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时,要本着既满足基本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又要集中资金建出亮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专业实验设备一般适用面比较窄,在专业发展方向还没有十分明朗前,应先解决基本的专业实验设备,满足基本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5、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发挥学科优势

在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再集中资金,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和教学科研实践,建设具有高档仪器设备的重点实验室。在建设重点实验室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避免大型设备购进后因无人会使用而长期闲置,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使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

三、在制定仪器设备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

1.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

详细了解国内外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动向,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投资经费量力而行,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但切忌盲目与盲从、贪大求洋求全,造成资源浪费。

2.与当前教育形势相适应

根据当前培养具有“四种能力”人才的要求,在投资经费许可条件下,应逐步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做好仪器设备的缜密调研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规格、性能、效率、价格、能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能开设哪些新实验;多借鉴相关院校、学科及专业的仪器设备配置规划,吸取相关经验与教训,切忌购置前调研不充分而盲目购置,导致仪器设备不适用或配置不全。

4.制作配置规划时,要防止过度青睐精密化、大型化和集成化的高档实验仪器设备的倾向,要注重实验仪器设备的多样化配置。适当配置实验教学用具、演示仪器和虚拟试验仪器。

5.在制定仪器设备配置规划时,应考虑使用人员、服务对象的稳定性等因素,切忌仅仅依据特定科研课题、应对教学评估或其它特定任务的需要而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四、加强实验室装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实验室装备的调研、选型与论证

实验室设备的选型与论证是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关键。实验室仪器购入要以解决常规仪器为基本点,结合行业的需要解决关键仪器为支撑点,同时要考虑的学校的现状,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以此为依据,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室设备的选型应该按照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实验教学任务或科研任务来确定。在配置仪器设备时,需遵循选择技术先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配置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对实验仪器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详细的论证,全面掌握试验仪器设备性能要求。同时,还应该掌握市场价格行情信息,做出一个先进性、实用性、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结合的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对仪器设备配置规划进行三级论证。程序为:院系论证→部门审查→专家会审。首先,各学院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包括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学术骨干、科学带头人等对配置规划进行充分讨论,从技术先进性、技术可靠性、可拓展性、共用性、适应性、持续性、投资效益等方面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然后,学校教务部门要对各院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摸底并归类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根据仪器设备使用的学科及专业情况,对所购的设备的必要性、实用性、预期利用率、管理人员素质及设备安装条件等进行可行性论证,重点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审查,使购置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又要避免个别院系片面追求高、精、尖仪器设备,避免设备闲置不用或者重复购置,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最后,学校成立一个由高校、企业、研究所的专家及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对仪器设备配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最终论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形成最终论证报告,使仪器设备的配置合理、投资优化且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2、仪器的采购

仪器设备及实验台,由学校或省教育厅装备中心负责公开招标;实验室室内装修改造,由学校负责组织公开招标。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选择优质的投标者。

3、实验室装备的验收

(1)实验台、实验室装修的验收

教务处委派一个熟悉该实验室各方面设计、完全理解图纸及标书中的要求,且责任心较强的专业人员全程跟踪,认真监督装修方的施工情况,能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电源线、网线及其他要求的线路铺设安装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监督。不合要求的地方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室在基本建成后,一定的试用期后,学校才会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各实验室技术管理员在试用期要尽可能地使实验室内的各个系统运行起来,多使用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另外,仔细检查实验室的地板、墙面、吊顶、电源插口、网络端口及防水措施等,注意室内供电安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

(2)家具类、工程类、中央空调的验收

对家具类、工程类、中央空调等具有隐藏性的项目验收要实行阶段性验收与竣工后验收相结合,隐蔽工程必须在阶段性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对不需要加工就可直接交付使用的仪器设备,实行货到安装调试结束再验收。采购合同是仪器设备验收的主要依据,仪器设备的名称、数量、产地、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等都必须与采购合同一致。验收方法分2步:一是实物验收。具体要求是清点数量、查看外观质量及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一致。二是技术验收。具体要求是依据合同及说明书逐一测定设备的性能和各项指标,所测结果是否与合同或说明书规定的一致,性能是否稳定,特殊设备的阶段性验收要注意随机资料的收集归档,避免流失。应该归档的资料包括装箱单、出厂合格证、随机操作手册、维修手册、说明书、图纸资料等技术文件。

4、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考核

为了克服仪器设备重买轻用现象,学校对单价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没3年进行投资效益评估。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从宏观上实现对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促进教学、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效益”的考评内容以开发新实验项目数、使用学时、服务对象类型、服务人数、服务年限、创造经济效益等为分子,而以仪器设备价值、维护保养费用、管理成本、使用成本等为分母,两者的比值越大,则表明“投资效益”越好。每3年,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在全校公布。对“投资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投资效益”差的设备及单位给予通报曝光,指出问题及产生原因,限期进行整改,并把设备使用效益与单位利益挂起钩来。

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