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一直秉承“实践、创新、敬业、垂范”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如:小岗村创业典型苗娟、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杨俊森,“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严从生等。近年来,学院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抓手,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构建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学院积极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邀请校团委副书记黄立义为学生做了题为《大学生创业渐成“新常态”》的专题报告,学院组织召开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会议,引导广大师生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更新观念,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为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模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既强调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更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搭建了校企联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切实营造良好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和提供良好地平台,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学院与“江淮园艺”搭建了“蔬菜育种创新平台”,与“上海同科生物”搭建了“生物技术创新平台”,与滁州通用生物搭建了“生物技术创客实验室”。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加入指导团队,针对项目的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技术支持等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10多家科技型企业签订了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形成了一套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
按照“兴趣进社团、社团育能力,能力进平台、平台孵项目,项目进园区、园区助创业”的思路,学院成立了6个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活动平台。依托专业实验室成立了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创业平台配备了指导教师,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经费资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近三年先后资助了200多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加了实践能力。13生物工程王安林同学发表SCI论文1篇,其他同学发表二类论文共计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近两年,学院在国家省级赛事中获得全国“创新杯”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入围复赛1项;在安徽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在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我校学生以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上海鲜花港、江淮园艺、上海同科生物、滁州通用生物等多家地方大型企业每年都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